今天给各位分享大学专业调整不应只是换个马甲_土木工程变智能建造,大学专业调整不应只是换个马甲|新京报快评,其中也会对大家所疑惑的内容进行解释,如果能解决您现在面临的问题,别忘了关注本站哦,现在开始吧!
土木工程变智能建造,大学专业调整不应只是换个马甲|新京报快评
图片说明:一所高校的毕业典礼,学生们正在合影留念。来源:新华社
“智能建造与传统土木工程:差异何在?”
据《中国新闻周刊》报道,今年高考结束后,某顶尖大学土木工程硕士陆硫频繁面对一个询问:智能建造专业与传统专业有何本质差异?自六年前同济大学首设该专业以来,今年已有46所高校获准开设。陆硫,作为传统土木领域的学子,回答说:“两者区别微乎其微。”在他看来,“智能”二字不过是外衣,核心仍在于“建造”本身。社交媒体上不乏前辈警告,称智能建造无异于土木工程的“新瓶装旧酒”。
学生对新兴专业的看法往往真实反映问题。当前,部分高校在专业调整上仅做表面功夫,名称更新而实质不变,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。这种做法不仅无助于优化人才教育结构,反而可能误导考生决策。
随着大学新设的“智能”相关专业激增,旨在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潮流,但重要的是,这些专业是否具备真正的创新内容?原有的师资力量如何融入?新增专业的独特教育元素又是什么?深入探究后发现,许多“智能”专业实则是传统专业换了个名字,师资与课程体系基本未变,这与专业调整的初衷背道而驰。
造成这种现象有两个主要原因。首先,高校试图通过“智能化”改造吸引考生,以应对热门专业趋势。比如,不少英语专业加入AI元素。然而,缺乏实质性的师资与资源支持,仅靠改名难以实现专业实质升级。
其次,一些高校过于追求专业调整的速度,而忽视了调整的质量。教育部等发布的改革方案鼓励高校优化专业设置,但某些院校却简单地追求速度,忽略了内在质量的提升。
真正优化专业布局,要求高校基于自身定位和资源,科学规划。增设智能建造等专业,应深入探讨其教育目标、课程结构及与传统专业的区别,而非表面文章。
尽管将传统专业“智能化”可能暂时解决招生难题,长远看,只有注重专业内涵建设,确保教育质量,才能赢得未来。学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时,应基于兴趣与专业实力,而非盲目跟风。学生的理性选择能促使高校更加注重专业特色和教学质量,而非一味追逐“智能化”标签。
作者:熊丙奇(教育专家)
编辑:迟道华
校对:刘军
以上内容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专业调整不应只是换个马甲_土木工程变智能建造,大学专业调整不应只是换个马甲|新京报快评全部内容了,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小伙伴了解情况!